虫虫书屋 - 历史小说 -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在线阅读 - 第23章 大明文坛沸腾

第23章 大明文坛沸腾

    “众里嫣然通一顾,人间颜色如尘土。”一年轻公子口中呢喃,“妙哉,妙哉……”

    他目光明亮,“这首词…和白居易的长恨歌有异曲同工之妙,其意境丝毫不亚于长恨歌。”

    “回眸一笑百媚生,六宫粉黛无颜色。

    众里嫣然通一顾,人间颜色如尘土。”

    有人吟诵两首诗词,两相对比,无论是辞藻,还是意境都难分高下,不由更是惊叹。

    唐诗、宋词、元曲,大明立国十五年,却还从未出现过这种高水准,具有代表性的诗词。

    在场的饱读诗书之人,都目泛异彩,仿佛看到大明文坛即将复兴。

    “一树亭亭花乍吐,除却天然,欲赠浑无语。

    当面吴娘夸善舞,可怜总被腰肢误。”

    众人反复吟诵,越品越有味道,同时也对那位婉灵姑娘更加神往。

    究竟是怎样的女子,才会让那位‘李先生’欲赠浑无语?

    “诸位!”

    一位二十出头,器宇不凡的男子起身,“在下以为,李先生的这首词,表面看是在夸赞婉灵姑娘,但实际上是在说我大明!”

    众人一怔,旋即若有所思,重新解读。

    窈窕燕姬年十五,今年刚好是的洪武十五年,是否意指大明建国十五年?

    一树亭亭花乍吐,是否暗喻暴元入驻中原,在经受百年之苦后,如今终于枯木逢春?

    众里嫣然通一顾,人间颜色如尘土;是否在说,历朝历代与大明相比,都将失去颜色?

    当面吴娘夸善舞,可怜总被腰肢误;表面看是夸女子擅长舞蹈,可惜过于纤弱,美中不足,

    可往深层次想,又似暗指大明建国十五年,尚有很多不足之处,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……

    浅了,格局浅了啊……

    一群人开始疯狂脑补,过分解读。

    不怪他们如此,古人,尤其是文人,最喜欢的就是暗喻映射,骂人听着都跟夸人似的。

    妙就妙在,被这么一解读,竟毫无违和感,处处对的上。

    一群人更觉得他们解对了。

    李先生大才啊~!

    台上的清倌人已沦为绿叶,动听的琴声更是无一人理会,都在品读这首词。

    以至于,秀湘一曲奏罢,竟无一人出价。

    清倌人流拍,这是醉仙楼从未有过的事情。

    鸨儿也有些纳闷儿,剧本好像不对啊!

    略一思索,她便明白过来,朝跟班儿道,“去让婉灵下来舞上一曲。”m.zwWX.ORg

    “鸨母,今儿不是婉灵姑娘接客的日子,她要是不愿意……”

    “我亲自去说。”

    鸨儿知道,醉仙楼能不能再进一步,就看今儿了。

    一刻钟后,婉灵在鸨儿的软磨硬泡下,来到大堂舞台中央。

    凌波微步,纤腰欲折,娇而不媚,隔着轻纱更增朦胧美感,大堂气氛燃爆。

    有了诗词加持,更让人觉得不可方物。

    一曲舞罢,出价者络绎不绝,顷刻间就到了300两,远远超出平常。

    以往到了这个时候,已经基本没人出价了,可眼下出价的却大有人在,都想一睹佳人芳容。

    其中不乏已见过婉灵的人,但都想力压群雄,独占鳌头。

    风花雪月,风流韵事,本就是一大谈资,出来混要的就是个脸面!

    婉灵的身价猛增,最终停在了550两价格。

    比前天八皇子哄抬物价下,还高了50两,几乎是婉灵平时入幕之宾的三倍。

    名人效应,初见成效。

    鸨儿乐得合不拢嘴,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把的银子滚滚而来。

    只要将名气打出来,还怕没客人来?

    当然,她本来也没打算单靠婉灵一人赚钱,只是借着婉灵的名气吸引更多的客人。

    就如超市促销,吸引来的顾客,并不一定会需要促销的商品,但来都来了,多少会买些其他东西。

    婉灵的作用就是提高品牌价值性,走的是高端路线,而真正走量的还得看头牌、前堂、后院的那些红尘女。

    “发了,这下要发了。”

    鸨儿两眼放光,多年的经验告诉她,今夜过后醉仙楼的名气,将会彻底盖过竞争对手。

    甚至跟教坊司,也能掰掰手腕。

    “秀儿,通知下去,明儿一早就开始为婉灵造势。”鸨儿道,“还有,将后堂的牌匾换了,改成《婉灵阁》,让京师最好的师傅去做,明晚务必挂上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短短一日,在醉仙楼的造势,以及当晚客人的推波助澜之下,《赠·婉灵》遍传京师。

    文人士子,才子佳人,莫不惊叹,甚至惊动了翰林院。

    大明文坛彻底沸腾!

    一群饱读诗书的老学究,又是一番深度解读,拍案叫绝。

    诗词几经转手,最后连同译文,由翰林院几位大学士,连名呈送到了朱元璋的御案前。

    “窈窕燕姬年十五,惯曳长裾,不作纤纤步。

    众里嫣然通一顾,人间颜色如尘土。

    一树亭亭花乍吐,除却天然,欲赠浑无语。

    当面吴娘夸善舞,可怜总被腰肢误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一边读,一边看着翰林学士的注解,诗词短短数十字,译文却高达三千,甚至连作者作词时的心情,都给写进去了。

    朱元璋咕哝道:“不过是首送给艺伎的诗词,有这么多学问吗?”

    他有文化,但不多。

    诗词歌赋也能来上两首,但终究不算擅长,这首诗词究竟表达的是不是这个意思,他读不出来,却也不好直接驳斥。

    毕竟下到文人士子,上到翰林学士都说是在歌颂大明,要是反驳,弄得跟他没文化似的。

    “标儿,你看看这首词。”

    朱标接过读了一遍,大为惊叹:“此人才情当真世间罕见……”

    “无需说什么才情,你看看翰林院的注解。”朱元璋道,“咱觉得有些过分解读了。”

    朱标低头又看了一遍译文,良久,才开口道,“或许有点过分解读,但方向上绝对没错。”

    “哦?”朱元璋诧异道,“你也觉得是这样?”

    “父皇,诗词讲究的就是含蓄,这首词处处都对得上,肯定是作词之人有意为之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缓缓点头,冷着脸道:“也就是说,这人真是借赞艺伎之名,暗喻映射大明了,好大的胆子,来人……”

    “父皇息怒。”朱标连忙道,“此人作下这首词,并无亵渎大明之意,反而有种痛心疾首的意味,可见此人心里还是想让大明变得更好。”

    “哪来的痛心疾首?”朱元璋一脸懵逼,“你从哪儿看出来的?”

    朱标把诗词递给朱元璋,“父皇你看最后一句,可怜总被腰肢误!

    标儿看来,所谓腰肢,指的是贪官污吏,亦或朝廷不合理的政策。

    那人既如此说,肯定是有合理的策略,至少是他认为合理的,父皇不若将此人召进宫,考教一番。”

    朱标欣然道,“若他真有治国安邦之策,对大明江山社稷来说,也是一大幸事,反之,可稍加惩治,让其收起傲气,安心读书,日后亦可为国效力。”

    “呵呵……”朱元璋欣慰的笑了,“还是标儿考虑的周到,就按你说的办。”

    “小桂子,去镇抚司传咱的口谕,让毛骧明日一早,务必把人带到来。”

    “是,奴婢遵旨。”

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   镇抚司。

    毛骧接到圣谕,立即行动起来,为表重视,直接把手头上的锦衣卫全派了出去。

    一时间,锦衣卫密探齐出,满城找寻李先生。青红的我在大明长生久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