虫虫书屋 - 历史小说 - 大宋好武夫在线阅读 - 第758章 麻烦至极

第758章 麻烦至极

    第七百五十八章

    弘州,中小城池!

    耶律乙辛战败的消息,显然还没有到得燕京,甚至临近许多州府也才刚刚得到消息。

    狄咏的大军就已经在弘州城外展开了,连营寨都不扎,不是狄咏不谨慎,而是这时间差过于宝贵。

    简易的将台都不要。

    狄咏只是抬手一指:“列队,攻城!进城吃饭!”

    更别说什么攻城器械了,最高科技的器械,就是简易长梯,火炮都还没到。

    四面墙,爬满了人,长梯不够,飞爪来凑。

    城内守军,其实都是愣的,耶律乙辛战败的消息也才刚来不久,城内的大小官员们都还没有纠结完到底是死守待援还是弃城而逃。

    宋人的大军就到了,人山人海,不见尽头。

    不是宋人攻城多么猛烈,也不是守城之人多么胆怯。

    有一种感觉,叫无力回天,就看着这场面,再多的悍勇,也会被这种情绪包裹。

    更何况,城内也没有几个军汉。

    几乎是兵不血刃,狄咏就打马从城门而入,许多辽人官员,都呆愣愣在府衙里坐着……

    这座城池里,粮草无数,甚至还有燕京来的许多负责粮草的官员。

    都成了阶下囚,倒也没人虐待他们,兴许,将来,这些人还会给狄咏办差,这是很正常的事情。

    为何中国古代内战的时候,大多数中低层官员阶级,乃至某一些高层官员,并不会受到过大的波及?

    原因很简单,那就是古代中国,这种人都属于稀缺人才。

    本身,读书人阶级,就是少数人阶级,读书人中的精英,那更是少数中的少数,有能力当好官的人,可不是一般人,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经验。

    这也是为何大宋开国皇帝要与天下士大夫作妥协?

    因为没有读书人的支持,你玩不转这个国家治理体系。千万不要以为只有大宋朝才与士族阶级妥协,汉末三国的历史里,这一点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
    从曹老板到孙权,再到刘备,其他人更不用说,无不被士族阶级左右。

    这也是读书人在古代的地位越来越高的内在原因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,国家要收税,士兵干不了,文盲干不了,收税需要登记,需要计算,需要记录,就只有读书人能干这工作。

    整个国家要能顺畅运转,只有读书人一个群体能倚靠,没有其他任何选择。

    也千万不要真的认为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怕死,这也是一种或多或少的误解。

    之所以有这种误解,一是因为人们喜欢看读书人怕死的故事……

    二是,人们大多时候内心里并不愿意去相信自己做不到的事情。

    显然,中国古代的读书人,内心的精神力量是很强大的,已经就类似于某种狂信徒的宗教力量了。

    史书之中,那些读书人不怕死的故事,远远比读书人怕死的故事要多得多。

    连宋朝到最后灭亡的时候,投海自尽殉国的人都有十万之众,文天祥被抓了都要喊留取丹心照汗青。

    但人们还是喜欢把“水太凉”这种真假有疑的故事拿来津津乐道。

    历朝历代,文人,士人,整体氛围上,趋向的都是不怕死,精神思维里,也多是不怕死。能真正做到的,也不少,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。

    所以,有些人认为可以用死来威胁士人,威胁士人整个群体,那是不现实的。(当然,这也看情况的,得看先决条件,看大义上的多寡博弈。这里不说个人,只说整个群体。)

    但……利益,在有些时候可以做到让读书人摇摆的可能,前提是大义之中能找到安慰众人的借口。

    说这些,是在给狄咏解释,为何他得想尽办法拉拢士族,而不是一味打击士族。

    没有整个士族阶级的支持,其实狄咏什么都干不成,哪怕起兵造反,也会让国家变得千疮百孔。

    知识文化在士族手中,真正的科学技术在士族手中,行政能力在士族手中,组织调度能力在士族手中,该尊重这个群体就得尊重!

    不能一味唾弃鄙夷!

    甚至狄咏自己,也身在这个群体当中。

    也如狄咏对儒家的态度,那是尊重的,更多是改良的想法,从未有过摒弃的念头,也不可能摒弃,也摒弃不了,这已经就是中国的基因了。

    哪怕千年以后,儒家依旧是中国骨子里的东西,从家庭观念到国家观念,家国天下!

    乃至天地君亲师,依旧没变,把君换成国,天地国亲师,依旧是社会主流思想,主流的文化美德。

    改良,弃其糟粕,取其精华,这是关键。

    狄咏之路,就是这条路,此时此刻的狄咏,极为明确,儒家有很多不好的地方,但这些不好的地方,一定不是狄咏与儒家以及士族站到对立面的理由,只是狄咏要改良的目标。

    儒家有很多好的地方,士族有许多有用之处,这些,一定是狄咏要拿到手的力量。

    折克行与米擒真野回来了,两人绕后袭击粮道,其实也没有袭击到任何一处辽人辎重,只待狄咏一到弘州,本来在追击他们的萧霞抹,不知是得到了耶律乙辛的命令,还是自己做主,已然带兵远遁。

    折克行与米擒真野本就是绕着弘州这个目标在转圈,此时立马就回来了。

    但狄咏又遇到问题了。

    还是比较麻烦的问题,折克行与种愕都被召到狄咏面前,李宪在立在一旁。米擒真野被狄咏第一时间派去救援拓跋谅祚……

    狄咏开口在问:“弘州已下,再过顺圣、安定,可直达燕京城下。这燕京,是去,还是不去?”

    种愕想得片刻,答道:“相公,此时局面,不去不行了,当去燕京,如此威胁辽人,以战促和……”

    这个想法是狄咏本身的想法,狄咏点着头,问了一语:“但若真兵临燕京,十几万大军屯在城外,燕京外城内城瓮城,何其坚固……我军后勤辎重,皆远矣,又不能真正大规模劫掠四方百姓,燕云汉土也……若是激得辽人哀军之心,军民一心守城,长久难克,反受其乱……”

    种愕闻言,也在皱眉,这事情,还真很麻烦,不能真自大到以为大宋大军一到,辽人就会望风披靡,弃城就跑。虽然不是没有这个可能,但一定不能把这种轻微的可能性当做决胜的条件。

    辽人更有可能军民一心,上下齐动,上城御敌。

    连历史上北宋灭亡的时候,汴京面对金人大军,也是这个局面,金人第一次围困汴京,也对这种局面毫无办法!只有退兵而去。

    到得金人第二次围困汴京,不是军民不敢战,是皇帝犯傻逼,才导致外城被破,那时候,金人也还不一定打得进内城,也是皇帝犯傻逼……

    何况如今的辽人?

    所以,摆在狄咏面前的局势,麻烦至极!

    佩奇粉嘟嘟的大宋好武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