虫虫书屋 - 历史小说 - 大宋好武夫在线阅读 - 第470章 团长大宋

第470章 团长大宋

    皇帝在问,包拯也在问。

    狄咏唯有连连说道:“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说,陛下稍待,臣先答包中丞之语之语。来奏此事之前,本已粗略核算过,全国上下,禁厢两军,共有一百二十余万,若加少数边塞乡勇辅兵,数目可达一百三十余万,依臣之念,裁减兵马之数,一州之地,驻军在五百即可,除去京畿,天下州府,共有二百八十四个,不过十几万人即可。臣之意,各地方厢军全部裁撤,禁军大部裁撤。五百精锐青壮禁军,足以应对一州大小之事。天下二十六路,每路再驻三千精锐,以为机动调用,足以保境安民……如此再算,十万之内足以。那么天下道路州府驻军,只在二十余万人……此为保境安民之职!”

    狄咏先说的是基本军事保障,大宋本就是比较和平的时代,许多州府,上百年不闻战事,远远不必要太多军队驻扎,大多数地方军队,其主要职责,类比起来,就是后世武警部队的用处,更多在治安。

    一省,有机动部队三千,各州府五百,加在一起,一万余人,足以。

    包拯自然要问:“那各地边塞边镇如何配置?”

    狄咏立马再说:“所谓战地,不外乎东南西北中,中为京师,而今京师,京畿各部,少时十万,多时十几万,实在太多,精简之下,五万即可。想来诸位也知,京畿各军,百十年不闻战事,养太多兵马,实在无益。北边,与辽之地,十万即可,东边靠海,自是不需大军,南边两线而已,一线正南邕州,一线西南,西南较为和平,三万人足以,邕州是要地,五万亦足。主要还是西边,战事频繁,但真正上阵之军,也不过十万之内,臣从西北而出,便是更知,西北军事之弊,不在兵将多寡,而在各地州府调度不一,州府之上,还有秦凤路、永兴军路,河东路,三路对敌,各路也调度不一,只要能统一调度,十几万亦是足够。”

    “照你这么一算,边塞之军,北十万,西北十几万,西南三万,南五万,三十万边军而已,加之各地驻军二十余万,天下五十多万军就够了?”包拯疑问着。

    狄咏认真点头:“开国年间,天下兵马,也就这个数了,太祖太宗皇帝,纵横天下,守卫天下,也不过就这么点人,那时候,京畿还驻军二十万,天下州府加在一起也不过二三十万。何以?调度统一也!一军一将,可掌一方战事。”

    韩琦听出了感觉,听出了问题,问了一句:“小狄枢相之语,莫不是……有军将拥军之意?”

    这个问题,敏感至极,为何?

    宋朝如今,军事指挥上,有一个很大的特点,那就是各地军将,到得中层,谁也不隶属于谁。简单说来,不是那种所谓班长归排长管,排长归连长管,以此类推,团长归师长,师长归军长,军长听司令的。

    宋的模式,简单来说,隶属关系大多数时候,到得团长这一个层次,上面就没有了,各般军将,大家都是“团长”。然后来个文官,管一大堆团长,甚至几十个团长,比如安抚使,招讨使,制置使,手下就是一大堆团长了。

    文武之别,也显示在这里。战时,掌军的文官,三品起步。而这些领兵的军将,五品都没有,六七品算高,七八品正常。

    为什么会是这个局面?就是韩琦那一句,军将拥军……从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黄袍加身开始,接着就是一个“杯酒释兵权”的故事。

    这两个故事简单来说,第一个是赵匡胤如何成皇帝,手下一众军将,拿着皇帝的龙袍硬逼着给赵匡胤穿上了,非要让赵匡胤当皇帝,这就有了宋。具体细节不做讨论。

    然后,成了皇帝的赵匡胤请一众军将喝酒,说,万一哪一天,你们的部下,也逼着你们把龙袍一穿,让你们也当皇帝,那该如何是好。

    一众军将闻言,喝完这杯酒,都不领兵了,回家过日子去了。

    这故事,是宋军事制度到如今这个模式的一个开端,什么开端?就是没有高层军将了,高层军将都被杯酒释兵权了,只有中层军将了。

    以后虽然有一些反复,比如战时,自然还得有各种高层军将来统一调度指挥,但往往战事结束之后,军队又会成为原先的样子。

    就好比狄青,他是做过那种领兵的高层军将的,但最后,其实也是一个杯酒释兵权。西北之地,还是满地是团长……什么种愕、折克柔之流,起初就是这样的团长而已。

    韩琦所问,就是问狄咏是不是想恢复满地是“军长”的制度……这一点,很敏感,很复杂。

    因为一个团长,大团小团的,三五千人马,他没什么威胁,并没有真正造反的能力。

    一个军长,几万人马,那就不一样了。

    军将,没有互相统属关系,那就自然会在指挥调度上有问题,甚至配合上也有问题,这是其一。

    其二,如果就算来个文官领兵,西北分了三个省,省与省之间也有问题,比如这个文官是永兴军路的名头,那秦凤路与河东路的边军,就不好指挥了。所以大战的时候,一个文官还得兼几个省的名头,带着几十个团长打仗。

    这也给武官带来了问题,那就是武官皆是团长,他只有这个职位与眼界,缺乏一种大局观,大局观从来都是锻炼出来的,更屁股坐的位置息息相关,你不能让一个州县的军事长官去谋划三个省的战局战略,这是苛求。

    但大战起来的时候,又要让这些各地团长来谋划纵横整个边境的战局,上面还有一个并没有亲历战场的文官。这么一堆人指挥大战,商讨大战略,不出问题才怪!

    所以这种制度,也间接把宋朝武官的素质给降低了,把大战的指挥水平也降低了。

    这也是狄咏发现的问题。

    狄咏要干什么?

    他要把军与政彻底分开,这是其一,其二,就是真的要培养一些高级将领,培养一些军长司令,所以必须要在基层集合兵权。

    这是什么制度?军区制度,战区制度。加上最前面的各地州府的武警部队制度,意思就明显了。

    但这事吧,若是不用点技巧来说,在皇帝面前,在韩琦等诸多相公面前,肯定说不通。满地军长走,一个个武夫,这能睡着觉?佩奇粉嘟嘟的大宋好武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