虫虫书屋 - 历史小说 - 崇祯:朕就是盛世之君在线阅读 - 第五十一章 欧罗巴使团(2)

第五十一章 欧罗巴使团(2)

    威严壮丽的紫禁城,迎来一批特殊的群体,对值守各处的大明御林军而言,他们见到一群怪人。退出转码页面,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。

    金发碧眼、穿着奇特、语言很怪的欧罗巴使团,对于礼教盛行的大明而言,就像是一群未开化的野人。

    尽管在过去较长时间内,崇祯皇帝招揽大批西洋传教士,规模在千余众左右,可是这部分群体都集中在西山区域,从事着各领域的研究,所以在很多时候,大明的各个群体,是接触不到这些西洋人的。

    每一名能来大明京畿的传教士,皆是精通某一领域的人才。

    对于那些单纯来传教的群体,崇祯皇帝没有兴趣,也不会叫他们来京畿地带。

    毕竟大明不需要没用的废物。

    恰恰是精通某一领域的传教士群体,因为得到崇祯皇帝的支持,使得这些人多将精力集中在研究上,反倒是传教事业变得不那般重要。

    何况在来大明京畿之前,崇祯皇帝就有过约法三章。

    想在大明传教?

    可以!

    但是必须在涉足的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,否则不能离开西山传教的,这也使得西洋传教之事,仅是小范围的传播着,并没有扩大相应的影响。

    “这些西夷长相真是怪异。”

    调任理藩院的朱纯臣,看着眼前这帮欧罗巴使团的人,眉头微皱,对理藩院尚书张之极说道:“真是不知道,陛下为何要召见他们,能和他们开海通商,就已是我大明的恩威了,这帮家伙来京城这边,在朝野间可是引起不小的争议啊。”

    张之极看了眼朱纯臣,开口道:“陛下要召见他们,就是想多了解些欧罗巴各国的实际情况,以此熟悉这些欧罗巴的国度。

    皇明海贸总会。

    今后是要积极涉足南洋诸国的,不可能一直待在天津、东番等地,就那般被动的与欧罗巴各国海商,进行大宗的贸易往来。

    提前了解一些情况,特别是南洋诸国的实际,这对今后进取该区域,是有着莫大好处的。

    陛下先前就说过,南洋诸国的资源很丰富,像金银、宝石、翡翠等矿藏,可谓是遍布各个区域,要是能得到这些矿藏,成国公觉得我皇明海贸总会的利润,会达到怎样的程度?”

    “至少翻上数倍吧。”

    朱纯臣流露出贪婪的神情,“现在郑芝龙所领的汉盟,已然聚拢起一批南洋诸国的汉商群体,汉盟的贸易总量,远超我皇明海贸总会。

    要不是麾下海船规模,还不是汉盟的对手,进军南洋诸国的议程,只怕我皇明海贸总会早就启动了。”

    随着时间的推移,崇祯皇帝给大明带来的影响,呈现持续递增的态势。

    特别是开海通商一事,一个汉盟,一个皇明海贸总会,可谓是对外海贸的巨头,内部参与的群体很多,很杂。

    对待开海红利,多数被这些群体得到,崇祯皇帝的态度很明确。

    他应得的那部分份额,谁要是胆敢侵占,就要付出代价,如果没有,就持续的增加蛋糕规模,叫越来越多的群体,都参与到对外海贸之中。

    之所以这般做,也是现实所迫。

    崇祯皇帝要做的事情太多,作为大明的天子,其眼界不能只局限于某一领域,必须要站在更高的层面,基于全局考虑的角度,去统筹和调动各个领域,以此来确保大明是在变得,而非故步自封的。

    旧有的秩序想要打破,这是需要时间去沉淀的,什么事情都想急于求成,那最终的结果就是什么都做不成。

    乾清宫的召见还在继续。

    然崇祯皇帝召见欧罗巴使团一事,却在外朝传开了。

    彼时的文华殿。

    “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!”

    新上任的内阁大臣刘鸿训,眉头微皱道:“欧罗巴各国谴派使团,来我大明京畿所在,目的肯定不是纯粹的。

    陛下不该轻易的叫这些西夷人,来到我大明腹心所在,倘若这些西夷,一个个都怀揣着异心的话,这对我大明而言并非好事。”

    “的确。”

    黄立极微微点头道:“现在国朝这边,遇到的事情这般多,诸如辽东区域,建虏掀起的战争,还在持续的进行中。

    何况在江南诸省地带,开始肆虐的倭乱,短期内是无法平定的,如果说这些情况,要让欧罗巴各国知晓,只怕他们的态度会有很大改变。”

    受眼界限制的影响,别看刘鸿训、黄立极他们,再度得到崇祯皇帝的重用,且肩负着较重的职责,但是在某些方面的思想,还是比较顽固的。

    比如对待大明之外的地域,这和主流思想是一样的。

    维新变法的本质,可不单单是政治层面的谋改,更是意识形态领域的谋改,表象的旧秩序、旧观念好改,可内在的旧秩序、旧观念难改啊。

    纵使是崇祯皇帝特设的内务府,其实也存在着一批群体,对一些旧观念是坚定的支持者,可是对待这一现象,崇祯皇帝能怎么办?

    难道就一棒子打死?

    这要不得。

    求同存异嘛,要给予这些群体时间和耐心,叫他们见到更多的东西,叫他们能接受新颖的思想。

    简单粗暴的处置或罢黜,这不是解决问题的表现,这是在破坏大明的维新变法,毕竟能自诩上国天朝,那的确是有资本才这样说的,只是发展的规律性,可不是停滞不前的,是逐步的向前的,一旦错了一步,就会步步错。

    “好啦,诸君就不必思虑这些了。”

    内阁首辅徐光启,出言说道:“还是处理政务吧,户部所定的盐政整顿,在北直隶的进展不错,不过在山东那边,却存在着一些问题,内阁还是要拟个章程,呈递到御前叫陛下定夺的。”

    温体仁、刘鸿训、黄立极他们闻言,也就没再多说其他,现在内阁这边啊,整体被徐光启掌舵的还是不错的,至少不像韩爌就任内阁首辅期间,遇到问题,首先想到的不是怎样解决,而是盘算着怎样避风险,当然内阁表面的安稳,并不代表着私下不存在暗涌,毕竟思想这东西,无时无刻都是会碰撞的。

    (本章完)仗剑至天涯的崇祯:朕就是盛世之君